回顾两会
奋进新时代 筑梦新征程
2021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3月4日-3月11日召开,为期8天。从儿童到青少年,从学校到企事业单位,从心理健康师资培养到心理咨询纳入医保……心理健康相关提案成了两会的热点。归根结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社会心态建设也显得越发重要。根据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本文将心理健康相关提案做了归纳整理,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殊人群心理关爱三个方面,带领大家回顾两会热点。
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陶凯元呼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自尊自爱欣赏他人;净化网络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央视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建议,应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覆盖全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开展青少年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开展青少年抗抑郁防治工作。(澎湃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建议,制订“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法”“心理咨询师法”,设置专职管理部门和岗位,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深化工作内涵,推动社区心理服务站规范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教育报)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建议,由政府牵头,卫生健康、教育、财政、工会等相关部门参加,统一制定全民心理健康检测机制,和身体体检一样定期对全民进行心理健康检测。(中国日报)
5、雷后兴: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普查,建立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丽水市中医院名誉院长雷后兴提出:“对查出存在心理危机和疾患的留守儿童,政府要制定专门的援助计划,投入专门资金、人员进行干预和治疗;农村学校、公共卫生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长效机制。”(澎湃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中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青少年犯罪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体检年年都有,但却忽视了心理健康的体检,目前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仅限于教育层面,对心理健康的状况没有专门制度和手段去检查这个教育究竟效果如何。”陈海仪建议,要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制度,有规律性地掌握青少年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学校管理方面的规定。(广东人大网)
全国政协委员、桂林市政协副主席区捷:建议整合政府、医院、高校、研究机构、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等各方资源,分工合作,相互联动,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组织网络体系,加快完善社会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光明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襄阳四中校长李静:针对儿童青少年存在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建议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官方网络平台,利用视频、文章、论坛等方式对青少年加以引导。(中国新闻网)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熊建明建议农村地区学校增设心理教师岗位编制和增设心理辅导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此外,建立教师联系帮扶制度,开展好适时的问询、谈心、家访等活动,满足留守儿童心理诉求。(中国新闻社)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委员表示,高校应切实推动高校履行好主体责任,一是要创建丰富多彩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校园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抒发和表达情绪。二是学校心理咨询服务机构要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持续进行心理评估,制定完善的危机干预措。三是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教育平台,提升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光明日报)
3、翟美卿:建议千人以上中小学必须配齐专兼职心理教师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建议,应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业编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议确保1000人以上的中小学须配齐1至2名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广州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对心理高危学生应协同全社会的力量进行抢救性干预。他从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培训、购买专业心理服务、建立大数据高危早期发现机制、建立高危心理干预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中国教育报)
全国人大代表司富春建议:针对中小学校教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实施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制度。实施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中小学身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建议把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纳入教育考评体系;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建立监督机制;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预警系统,变被动处置为常态化教育;借助互联网手段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工作机制。(中国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萍建议,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学校引进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顶端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的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标准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的建设标准,包括师资的数量、资质等要求,做到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以此来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羊城晚报)
全国人大代表、西华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苟兴龙建议:调查了解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建立健全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和反馈机制。(四川在线)
三、特殊人群心理关爱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通州法院副院长李迎新建议,对网约车从业人员明确责任划分、逐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展网约车司机身体和心理健康测试。(北京青年报)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大学副校长李小琴建议,加强抑郁症防治工作,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将抑郁症防治纳入工会职工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在职工体检项目中增加抑郁症筛查项目。
统筹指导公益组织开展心理服务进校园活动,落实各类学校抑郁症筛查,为师生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她特别提到,要细化社会保障措施,将抑郁症及心理咨询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广州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部长王晓峰指出:由于固有观念、家庭责任、生理特点等原因,相对于男性,女性的心理更易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影响。对此,王晓峰委员建议,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职工普惠项目内容,加大对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政策、资金支持,降低专业心理咨询费用。(工人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辉瑞中国企业资深顾问冯丹龙建议,结合现有常规孕检制度,明确围产期抑郁症筛查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加大对孕产妇围产期抑郁症防治工作的支持,制定围产期抑郁症筛查相关工作的执行细则,推动与之配套的生育政策,将围绕其产生的筛查、诊断及治疗费用纳入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同时,加强专业培训、人才队伍培养和防治宣教,建立评估、诊断、干预、治疗全方位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妇女孕产期全方位保健服务,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工人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指出,“空巢青年”群体中出现身心问题的人群比例日渐增加,建议为“空巢青年”提供身心健康、婚恋咨询等服务。(澎湃新闻)
阅读量: 356